第34章 杂谈古籍中的“童男童女”(其一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  杂谈古籍中的“童男童女”(其一)

  

   (作为一名懒狗,为了减少工程量,我只在知识图谱网站上搜索“童男童女”一词,没搜“童”、“童子”、“童男女”、“童男”、“童女”、“金童玉女”等,仅凭自己的记忆回忆包含后面几个词的古籍,然后在网站上查证。故可能厥漏甚多。)

   (r18g警告、做噩梦警告、恶心呕吐警告)

  

   ◎大禹治水和干将莫邪铸剑

  

   宋·范成大《吴郡志》卷十五:

   “鹤阜山亦名苲萼(《越绝书》作“莋碓”)山。世传,禹治水时,令童男童女入太湖,引出此山,欲以填水,至鹤邑墟[有很多鹤的废旧鸟巢的地方?],不肯进,因此以名。或云,即师子山也。”

  

   苲,某种水生植物,可能就是今天的莋草、金鱼藻一类。萼,本义花朵盛开,后来也指花瓣下面托住花瓣的叶状绿色小片(护花使者?)。碓,木石做成的舂米、捣米器具,也可泛指杵臼,用于捣药、捣茶等。师子,即指狮子(后世佛家用以喻佛,指其无畏,法力无边),或指神兽狻猊(后世狻猊也可以指狮子),龙生九子之第五子,喜欢烟火,常被用来装饰香炉脚部、顶部。而狻猊之猊又可写作麑,也就是说,古人将它视为与鹿相似。

  

   如果说这则民间传说属实,那么“童男童女”、“鹤”、“鹿”(以及“香火”“香炉”)、“捣药的杵臼”,这些后世道家、道教喜欢的东西,早在大禹时期就产生了某种联系。不过,还少了一个兔子。后来因为兔子可爱,加了兔子进去,就又有了“玉兔捣药”之说。这么来看,或许最早只是因为这些东西都很可爱,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?除此之外,你还能想到它们其他的共通之处吗?

  

   干将莫邪铸剑故事中,亦出现了“童男童女”:干、莫铸他们的收官之作,干将、莫邪二剑时,原料金属一直炼不化。干将说:我师父说这是心不诚,只能匠人夫妇牺牲自己,去炉中以生命炼化。莫邪说:可以试试用自己的头发、指甲代替。于是剪下头发、指甲,又找吴王要了三百童男童女来烧火鼓风(借助童子的“精气”?),终于炼化了。

  

   ①走火入魔,方士作恶(r18g)

  

   几个月前,我还以为,将童男童女的尿、便、男精女精或血乃至身体视为“真铅汞”,是唐宋或宋元以后,内外丹家分家了,一些外丹家走火入魔了而产生的说法;在此之前,法定婚龄低,大可不必玩r18g,用炼丹术的方法炼铜(恋童),而可以以房中术的方式。但随着粗略浏览的资料越来越多,我逐渐发现了三点:一是,房中术和炼丹术的区别并不严格,很多人将房中术视为炼丹术的一种——强调导气、忍精不射和直接服用唾液精液等时,是内丹之一种;将液体进一步加工时,又是外丹之一种。二是,内外丹家的区别也并不严格,不少人是内外兼修的。当然,并非所有人都走火入魔,像张三丰等人,明确告诫后人,结内丹不含房中术内容,男女双修是神交体不交,等等(以前的文字里我就提过)。三是,最初走火入魔的时间,可能非常早,甚至早于道教乃至道家的诞生时间,说不定是从原始社会传下来的偏方,被历代走火入魔的方士因袭。

  

   上古神话传说中,常出现一种像人/猪的怪物,名称不一,或曰好食人脑,或曰好食孩童。

  

   唐·张守节《史记正义》讲“宝鸡”的地名由来时,引用了一则晋代资料(今已失传):“晋《太康地志》云,秦文公时,陈仓人猎得兽若彘,不知名,牵以献之。逢二童子,童子曰,此名为媦(其他书中也作媪、蝟、蝹),常在地中,食死人脑。即欲杀之,拍捶其首,媦亦语,曰二童子名陈宝,得雄者王,得雌者霸。陈仓人乃逐。二童子化为雄雌,上陈仓北坂为石,秦祠之。《搜神记》云,其雄者飞至南阳,其后光武[刘秀]起于南阳,皆如其言也。”

  

   这一处引起我的关注,是因为故事中同时出现了“人脑”和“童子”。可能是我比较变态,我觉得这则故事是由真实事件流传变形、改编的。下面开始我的脑洞:秦文公时,陈仓有方士走火入魔,炼外丹、阴丹。光用童子的童子尿、男精女精他觉得不够,又去盗墓,用死人脑髓炼丹。为了不被当作盗墓贼打死,他化妆成野兽——本身就人不人鬼不鬼,像是野兽,这下更像了。终于还是被人捉住了,继续装野兽,只哼哼不说话。大家不知道这是什么野兽,就说把他牵去献给秦文公,让王宫里博学之士看看。半路上遇到两个童子,正是被方士囚禁起来的童子,现在逃出来了。童子说,这家伙是名叫“媦”的怪物,经常在地里刨死人,吃死人脑。陈仓群众恍然大悟,难怪最近总有坟被刨,陪葬品却没有不见,只有死人脑会不见。于是大家就要杀了这害兽,用棍棒打它脑袋。方士临死前,竟还想拉两个童子垫背,突然开口说话,说两个童子是野鸡精变的,名叫“陈宝”,抓住雄的吃肉可以称王,抓住雌的吃肉可以称霸。陈仓群众于是去追两个童子。两个童子逃到方士的某个窝点,趁没人赶紧把自己藏起来,把养的一对鸡放出来。陈仓群众以为野鸡精现了原形,又去追鸡,追到北山坡追丢了(又或被谁藏起来了),只找到一块鸡形的石头。后来秦国就给“陈宝”鸡石修祠堂祭祀。

  

   汉太尉杨震葬日,入圹驱罔象。以好食亡者肝脑,人家不能令,方相立于墓前;而罔象畏虎与柏,故墓前立虎。

   ——元、明·陶宗仪《说孚(郛)》。

  

   如果说“罔象”是走火入魔的方士/道士,那为什么他们怕石头老虎和柏树呢?我提出个猜想,仅供参考:石虎,虎喻指女子,石虎就是石女,即先天没有生育能力,也不会来月经的女子。而柏树,像松树而小而枝叶繁多。当时方士们喜欢“赤松”,即枝叶稀疏、赤裸的松树,类比为女子,就是民间俗称的“白虎”,没有阴毛或阴毛稀疏。“罔象”看到石虎(石女)和柏树(小但毛茂密的女子),觉得这墓不吉利,就不光顾了。至于后世道教发现柏木有异香,将它用于制香,又是后话了。或许,形容难得美味或珍贵药材的“龙肝凤髓”,最早也是走火入魔的方士用来隐晦地指死人肝脏、脑髓的?

  

   猛省来、乾坤总妙玄。松筠畔、寂寞细玩真源。曹溪路口无阴树,非法非禅。

   ——明·张宇初《解红慢·了悟》。(拙作《“解红”之问》曾引用过,写到这里正好想起来了。)

  

  

   西荒之中,有人焉,长短如人,著败衣,手虎爪,名貘㺔。伺人独行,辄食人脑,或舌出盘地丈馀。人先闻声,烧大石,以投其舌,乃气绝而死,不然,食人脑矣。

   ——汉·东方朔《神异经》。(《四库全书》纪昀[编者]、陆费墀[校者]等人认为此书是齐梁时的文人伪托给东方朔的。)

  

   如果这个传说也是真实事件的夸张,那就是有方士更变态,不满足用死人脑炼丹,开始杀活人了。

   (终于知道为什么OKINA会创作《本日のメニュー少女の脳内麻薬》这个r18g本子了,可能日本后来也有这种方士。)

  

   又,后世传说,秦朝方士种桃采芝。采芝好理解,要么是木灵芝,要么是芝通芷,芷兰一类的香草。可是为何要“种桃”呢?山里没有野桃吗?山民不种桃树吗?所以我大胆猜想,“桃”其实喻指“女子”。后世文人用“种桃花砍竹枝”比喻重女色轻君子,民间把男子的异性缘运气叫“桃花运”,都是以桃喻女子之例。更别说丹家的童女-白虎-铅-命-血-桃这些对应、指代了(可参考拙作《外丹家与内丹家》)。当然,很可能是,桃树也种,女子也养,一语双关。(后世以桃弧弓、桃木剑为辟邪物,汉代令侲子[见下一段的注释]执桃弧弓,或许就是方士喜欢种桃树而衍生出来的。)

  

   “恐是种桃人,或有采芝翁。”

   ——宋·陆游《登城望西崦》。

   “童男童女五百,桃实桃花万千,何不合成乡里,婚男嫁女耕田?”

   ——清·洪亮吉《戏题秦人种桃采芝图》。

  

   ②汉代童声合唱团

  

   来点高雅艺术,洗一下眼睛。

  

   唐·颜师古注解版《汉书》中出现两处“童男童女”,一处见于正文,讲徐福等秦代方士带着童男童女出海,一去不回。

  

   [uploadedimage:13971245]

   另一处则见于颜师古的注文:

   五帝坛周环其下,又有群神之坛,以《尚书》“禋六宗,望山川,遍群神”之义。紫坛有文章采镂黼黻之饰,及玉女乐。

   (师古曰:汉旧仪云,祭天用六綵,绮席六重,用玉几、玉饰器,凡七十女乐,即《[汉书·]礼乐志》所云,使童男童女俱歌也。)

  

   汉代祭天时,会让童男童女(金童玉女)组成童声合唱团唱歌。其他资料亦有记载,汉代在祈雨、求雨(雩仪)时,也会让童男童女呼喊、唱歌。

  

   《汉书·礼乐志》:

   “初,高祖既定天下,过沛,与故人父老相乐,醉酒欢哀,作「风起」之诗,令沛中僮儿百二十人习而歌之。至孝惠时,以沛宫为原庙,皆令歌儿习吹以相和,常以百二十人为员。文、景之间,礼官肄业而已。至武帝定郊祀之礼,祠太一于甘泉,就乾位也;祭后土于汾阴,泽中方丘也。乃立乐府,采诗夜诵,有赵、代、秦、楚之讴。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,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,略论律吕,以合八音之调,作十九章之歌。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,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,昏祠至明。夜常有神光如流星止集于祠坛,天子自竹宫而望拜,百官侍祠者数百人皆肃然动心焉。”(据其他资料,汉代的侲子[负责宫中驱鬼的童子]一般是从黄门[官宦]子弟中,选一批十岁以上十二以下的。歌童年龄则没有查到。)

  

   ③葛洪之道

  

   晋·葛洪《神仙传》卷六:

   “初,少君与议郎董仲[董仲舒]相亲,见仲宿有固疾,体枯气少,乃与其成药二剂,并其方一篇:用戊己之草,后土脂精,艮兽沉肪,先莠之根,百卉华体,龙衔之草,亥月上旬,合煎铜鼎,童男童女。服尽一剂,身体便轻;服尽三剂,齿落更生;服尽五剂,命不复倾。”

  

   根据葛洪其他著作看,这里的“童男童女”应该是指让他们看着炼丹炉鼎,别让火灭了,火候到了说一声,然后服侍主人服药。和干将莫邪故事差不多。

  

  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内篇》卷十七:

   “又,《金简记》云,以五月丙午日日中,捣五石,下其铜。五石者,雄黄、丹砂、雌黄、矾石、曾青也。皆粉之,以金华池浴之,内六一神炉,中鼓下之,以桂木烧为之。铜成,以刚炭鍊(炼)之。令童男童女[伸钳子]进火,取牝铜以为雄剑,取牡铜以为雌剑(有的著作的版本,“雌雄”正好相反),各长五寸五分,取土之数,以厌水精也。带之以水行,则蛟龙、巨鱼、水神不敢近人也。欲知铜之牝牡,当令童男童女俱以水灌铜,灌铜当以在火中向赤时也,则铜自分为两段,有凸起者,牡铜也,有凹陷者,牝铜也,各刻名识之。欲入水,以雄者带左,以雌者带右;但乘船不身涉水者,其阳日带雄,阴日带雌。”

  

  

  

  

   ④隋炀帝斩潘诞(r18g)

  

   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出现两处“童男童女”,前一处同《汉书》歌童之事,后一处则是隋炀帝事:

  

   初,嵩高道士潘诞(隋志:河南郡嵩阳县有蒿高山),自言三百岁,为帝合炼金丹。帝为之作嵩阳观,华屋数百间,以童男童女各一百二十人充给使,位视三品。常役数千人,所费巨万。云,金丹应用石胆石髓,发石工,凿嵩高大石深百尺者数十处。凡六年,丹不成。帝诘之,诞对以无石胆石髓,若得童男女胆髓,各三斛六斗,可以代之。帝怒,锁诣涿郡斩之。且死,语人曰:此乃天子无福;值我兵解时至,我应生梵摩天,云[云云]。

  

   我的评价是:光炼铜还不满足,还想玩r18g类型的邪教,活该。

  

   ⑤宋代反思

  

   以前我就曾提过,宋代有的内丹家已经彻底与房中术决裂了,并且明确将房中术和其他依靠外物的炼丹术归入下品外道、旁门邪道。

  

   宋·张伯端《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》卷一:

   “近世多矣(以)十六岁童男童女,使之交合,泄而成胎,谓之胎元丹,谓之紫河车,以此为金丹大药,是犹接竹点月[“缘木求鱼”义],不亦远之愈远乎?”

  

   宋·无名子《紫阳真人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》卷首:

   “其于注文增又曰其说之要:以童男童女为阴阳龙虎;男女之气为先天后天,为铅汞,为真水火,为初弦;当天癸之年为癸生二八,为三阳备,为蟾光圆,为金鼎完,为大小无伤,为两国全,为先天气,为外药,诚可谓邪宗曲派,而妄注之也。”

  

   不仅房中术被斥,亦有许多道士整治民间陋习的故事,一如战国时的“西门豹治邺”故事。

  

   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卷二:

   “(萨守坚真人)继至湘阴县浮梁[浮桥],见人用童男童女生祀本处庙神。真人曰:此等淫神,好焚其庙。言讫,雷火飞空,庙立焚矣。真人至龙兴府,江边濯足,见水有神影,方面黄巾金甲,左手拽袖,右手执鞭。真人曰:尔何神也?答曰:吾乃湘阴庙神王善,被真人焚吾庙后,今相随一十二载,只候有过,则复前雠[仇]。今真人功行已高,职隶天枢,望保奏以为部将。真人曰:汝凶恶之神,坐吾法中,必损吾法。庙神即立誓不敢背盟。真人遂奏,帝授职至漳州。忽一日,诸将现形环侍,天诏召真人君天枢领位。真人方起身,而即立化。”

  

   干宝是晋代人,为何其《搜神记》竟有几百年后北宋末年萨守坚之事?因为《搜神记》原书佚失,今本乃是明清文人根据其他书引用《搜神记》的内容辑佚,又混杂了一些民间传说。

  

   不过,萨守坚的“仙迹”并没有根治湖南一带的陋习。根据民间传说和文人笔记,直到民国时期,这里的偏远地区尚有数种类似的陋习,比如修路修桥时,杀童男童女“垫基脚”,汽轮船试航时,杀童男童女“填锅炉”,等等。

  

  

   ⑥元代衰世乱象(r18g)

  

   清·徐乾学《资治通鉴后编》元代部分出现三处“童男童女”(宋代部分无一处),一处和政策有关:谣传朝廷要为元顺帝(元代末帝)“采童男女”,于是百姓纷纷订娃娃亲,提前嫁娶。一处和人口贩卖有关,一处和邪教有关。

  

   人口贩卖:

  

   辛亥(年),禁江南州郡以乞养良家子,转相(即“变相”)贩鬻,及强将平民略卖者。时北人酷爱江南技艺之人,呼曰巧儿,其价甚贵,至于妇人,贵重尤甚,每一人易银二三百两,尤爱童男童女。处处有人市,价分数等,皆南士女也。父母贪利,货于贩夫,辗转贸易,至有易数十主者。北人得之,虑其遁逃,或以药哑其口,(或)以火烙其足,驱役若禽兽然。故特禁之。

   [清政府禁“胡汉区别”,令文人著书,改胡为北,改汉为南。]

  

   邪教:

  

   乙未(年),建大天寿万宁寺,中塑秘密[秘传、密宗]佛像,其形丑怪。皇后幸寺,见之恶焉,以帕障其面而过,寻敕毁之。([原书注:]蒙古旧法,分人为十等,一官二吏,三僧四道,五医六工,七猎八民,九儒十丐。故重僧道之教,僧为僧官统僧,道为道官统道士,皆顶笠穿靴骑马,听讼治罪,与官府同。供佛,则宰杀牛马,刺血涂佛唇,为佛欢喜。斋僧,则僧父僧子,俱来人家,招僧诵经,必盛设酒肉,恣其餍饫,方为有功德。幽州建镇国寺,造佛母殿,黄金铸佛中立目[佛头或佛身中央有一个竖着的眼睛是用黄金铸的],瞩邪僻,岁岁四月八日[佛祖生日],杀童男童女,血涂佛唇。又取壮白孕妇中坐[佛头/佛身中央的眼睛里坐?],妖僧作法,咒眩孕妇魂魄,使其目幻,见妖异。众僧乃缚妇手,执两金篦,刺入两乳旁,令其主[主持仪式的头领,又或君主]吸饮生血。血尽妇人死,又咒眩其主及群臣,令目见妇乘彩云而去,以为往生净土。世祖既革宋命[忽必烈灭宋后],尽变其风[将蒙古很多野蛮规矩、风俗改革汉化];独此一事,仍因旧习,至是始得灭除。)

  

   蜀狂评:忽必烈之智、之仁,竟不如昏暴之隋炀帝,而惑于胡人传统之邪教也!若非皇后恶佛像之丑怪,竟不知何时而止矣!

  

   不过也还是逐年有进步的——官方放弃了邪教后,倒是也开始收拾民间的邪教,判了很多“鬼案”。元、明·陶宗仪《辍耕录》卷十三:

   “(元顺帝)至顺二年三月内,(中书鬼案犯人,算命先生王万里)到兴元府,逢见刘先生,(刘)云:我会使术法,迷惑人心,收采生魂,使去人家作祸,广得财物。我有收下的,卖与你一个。随于身畔取出五色綵帛,并头发相结一块,言称这个小名唤延奴,我课算拣性格聪明的童男童女,用符命法水咒语迷惑,活割鼻、口唇、舌尖、耳朵、眼睛,咒取活气,剖腹,掏割心肝各小块,晒乾捣罗为末,收裹,及用五色綵帛同生魂头发相结,用纸作人形样,符水咒遣往人家作怪,跟随到伊下处。至夜,刘先生焚香念咒烧符,听得(小鬼)口言,不见形影,问:师父你教我谁家里索甚去?刘先生分付:李延奴,你与这先生做伴去。说罢,将咒语收禁。万里与讫钞七十五两,买得五色綵帛、头发相结一块,称说可改名、买卖、传教、采生、遣使、收禁、符命、咒水。又云:牛、狗肉破法,休吃。续后,于房州山地面经过,逢见广州旧识邝先生,(邝)云:我亦会遣使鬼魂,我有收下的生魂,卖与你。万里与讫钞一锭,邝先生取出五色綵帛、头发相结、纸人儿一个,云此名耿顽童。万里将与李(延奴)买卖一处遣使。以课算为由,前到大同路丰州黑河村地面往来。至正二年八月内,(王万里)到于周大家课命,将伊女周月惜八字看算,(发现月惜)性格聪慧,要将杀害,收采生魂。至九月十七日夜,于周大住宅后院墙下黑影内潜藏。间见一人,往后院内来,认得系是月惜。在彼出后,万里密念咒语,向前拖拽,往东奔走。将月惜禁止端立,脱下沿身衣服,用元带鱼刀,将其额皮割开,扯下悬盖(直到)眼睛,及将头发割下一缕,用纸人并五色采帛绒线相结作块,一如人形样。然后割下鼻、口唇、舌、耳尖、眼睛、手十指梢、脚十趾梢。却剖开胸腹,才方倒地气绝;又将心肝肺各割一块,晒乾捣末,装于小葫芦内。”

  

   邪教之风,至明代犹不绝。明·魏校《庄渠遗书》卷十一:

   “校昔见兵马司所取妖人南赤肚供招,备载药剂分两制法,可以延年,可以生子,不觉吐舌。君子作事,当为远图,此事奇甚,必且传播四方,岂无痴人欲尝试者?但云:假造秘方,杀童男童女,和附子等药为方,则其术不复售,人亦不谈之矣。吾兄老成持重,必能深长思招,议中决不草草也。未知此事,毕竟何以处之?”

  

   不过,元代也有脑袋清醒、头脑聪明的人,不仅不信杀生邪教,而且将御女求丹、采童男童女交合的精水归入“傍(旁)门九品”的“下三品”。元·李道纯《中和集》卷二:

   “傍门九品

   下三品

   御女房中,三峰采战,食乳对炉,女人为鼎,天癸为药,产门为生身处,精血为大丹头,铸雌雄剑,立阴阳炉,谓女子为纯阳,措月经为至宝,采而饵之,为一月一还,用九女为九鼎,为九年九返,令童男童女交合而采初精,取阴中黍米为玄珠,至于美金花弄金枪七十二家,强兵战胜,多入少出,九浅一深。如此邪谬,谓之泥水丹法三百馀条。此大乱之道也!

   乃下品之下邪道也!

   又有八十四家接法,三十六般采阴,用胞衣为紫河车,鍊(炼)小便为秋石,食自己精为还元,捏尾闾为闭关,夫妇交合,使精不过为无漏,采女经为红圆子,或以五金八石,修鍊为丸,令妇人服之,十月后,产肉块为至药,采而服之。如此谬术,不欲尽举,约有三百馀条,乃下品之中外道也!

   又有诸品丹灶,炉火烧爇五金八石,勾庚乾汞,点茅烧艮,拨灰弄火,至于灵砂外药,三逊五假,金石草木,服饵之法,四百馀条,乃下品之上外道也!

  

   右下三品,共一千馀条,贪淫嗜利者行之。”

  

   此书证明,元代仍然有内丹家继承了宋代内丹家的流行观点,将房中术及其他依靠外物的炼丹术放在歧视链的底端。至于后来一代宗师张三丰,则更是如此。

  

   ⑦本草诸书及明代道家丹书(r18g)

  

   明·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中出现的几处“童男童女”,基本都是“童男童女(头)发”和“童男童女尿(或尿和其他东西的结晶,即“秋石”,我曾讲过)”,有一处是引用《抱朴子》讲炼铜铸剑那一段,非正文而是注文,可能是吴毓昌或者其他人重订再版时加的。其他医书中,大抵同《本草纲目》,又或多讲一下从孕妇脉象判断胎儿性别,又或在说药方适用群体时多说一句。

  

   明代道家(外丹家)炼丹著作中,除了童男童女尿(龙虎水,以及龙虎石、秋石),还有童男童女便,以及童女怀孕后的人初乳。

  

   明·高濂《遵生八笺》卷十七之取龙虎水法和取黍米金丹法:

  

   取龙虎水法

  

   龙属木,虎属金,即童男童女。取之时,谨择有五种不男:五种者,生逮变半渎也生者,外肾不举逮者,声雄皮粗变者,膻狐臭丰者,黄瘦多病渎者,[以及]疥癞疮疽。五种不女:罗纹股交脉也罗者,阴户上有横骨纹者,狐臭体气股者,实女也交者,声雄发粗皮肤粗糙无颜色脉者,[以及]疮疾,病患残疾。二鼎器,务择眉清目秀,满月之相,三停相等,唇红齿白,发黑声清,肌肤细润,年方十二三岁至十五六,[童贞]未破者。用黍稷稻粱,红豆红枣,犽猪鲫鱼等味,与彼食之;忌葱蒜韭薤,五荤三厌,秽污二水。戒喧哗戏谑,手舞足蹈,恐耗散精华。取之时,先调百日,十月起,三月止。置磁缸或磁坛,于静处收贮,以盖盖之,积至二三石,听候炼用。

  

   取黍米金丹法

  

   择童男童女,各年方二八,像皆不干于五种破败,俱要清秀,合于美鼎,男要精通,女要经行,令彼交合。如得成孕,当以黍稷稻粱,犽猪鲫鱼,与彼食之;不可妄食五荤。煎炒之物,务要调理得中。待到八个月上下,看他(她)两乳胀大,有红脉聚于乳头,药将熟矣。先将银打成二小罐,急与彼合住两乳,系在主腰内紧合,不时取看,恐有走失。如取下一粒黍粒之大,或一滴似金汁,色黄异香,急用朱砂末合成一丸,或分三丸,银盒收贮。择黄道吉日,煎乳香汤服之,即得解形换骨,永得长生。取此丹时,全要仔细,如落地,即入地不见;如见太阳,即化成气而去矣,戒之,慎之。

  

   这东西现在学名叫“初乳/人初乳”,怀孕7个月至宝宝出生第五天(或第三天)的孕产妇会分泌。(4/5~10天的乳汁为过渡乳,10天以后至产后第九个月的为成熟乳,十个月以后的叫晚乳。)越是大龄或身体虚弱的孕产妇,初乳分泌越晚,有的产后第二天甚至更晚才会分泌,又或不分泌。正常的初乳量少,黏稠,深黄色或浅黄色(因含牛磺酸)。旧时北方很多地区看到“颜色不对”,就说是孕产妇在排出体内的毒素,要挤掉丢弃。其实,初乳中富含的免疫球蛋白(抗体蛋白)、乳铁蛋白、生长因子,以及母体的免疫细胞等细胞,可以帮助预防宝宝过敏、感染,减轻新生儿黄疸,增强免疫力,促进器官生长发育;初乳维生素B2含量高出成熟乳3~4倍,维生素A和C高10倍,维生素D高3倍,矿物质(即各种重要无机盐)亦显著高于常乳,还有牛磺酸等特殊营养物质更加显著高于常乳。2017年,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科普图书《初乳》,告诉大家,用初乳喂养新生儿是母乳喂养的重要一环。

  

   如果像道士那样煎服,初乳的水溶性维生素(维生素C,B族维生素,等)基本上都要完蛋,蛋白质也会变性。不过,矿物质金属离子和牛磺酸耐高温,可以留下来。牛磺酸具有十种以上的重要生理作用(太多了,自己查吧)。它以游离氨基酸的形式,广泛、分散分布于人与动物的脑、心脏、肝脏(含胆囊)、肾脏、卵巢、子宫、骨骼肌、血液、唾液及乳汁等中,以松果体(脑部)、垂体(脑部)、视网膜(眼部)、肾上腺(肾部)等组织中的浓度为最高。生物体内牛磺酸过多时,多余部分会随尿排出;不足时,又在肾脏通过重吸收减少排泄。牛磺酸也可以在肝脏中合成(所以在胆囊中含量很多[牛磺酸得名便是从价比黄金的珍贵药材牛黄,即牛胆黄来的,现代医学最早也是在公牛胆汁中发现并分离出牛磺酸],但论浓度不及上述器官组织),但人体肝脏合成牛磺酸的能力比之大部分动物而言较低,青壮年可能还够自己用(现在运动饮料会添加牛磺酸,可见青壮年剧烈运动也会消耗大量牛磺酸,需要额外补充。又据资料,用脑、用眼亦消耗牛磺酸),如果是身体虚弱、衰老的人,就需要另外通过饮食摄入,以保持身体健康。(但摄入过多,又会加重肾脏负担。很多道士还加铅、汞等重金属,肾脏负担更大。所以食丹而死的,可能大部分都是吃多了,急性肾衰竭。)

  

  

   或许,牛磺酸就是上古方士跑去吸死人脑髓、潘诞找隋炀帝要童男童女胆髓、后世道士推崇童子尿和兔头麞脑、人初乳等东西的理由之一?吓得我赶紧喝了一口含牛磺酸的运动饮料、点了份猪脑花和麻辣兔头压压惊。

  

   等等,运动饮料里的牛磺酸是怎么来的?原来,1950年后,牛磺酸的医学价值逐渐被认识,世界各国开展工业化生产牛磺酸的实验。现在饮品、食品、药品、保健品中添加的牛磺酸,天然牛磺酸主要是从牛胆汁、未达到食品级的牛肉牛血牛内脏,又或其他哺乳动物内脏、血水,以及各种鱼类贝类中提取来的;人工合成牛磺酸,有乙醇胺法、二氯乙烷法等生产量较大的制法。(为什么不用童子尿呢?[删掉])

  

   现在虽然科学昌明,物质充裕,基本没有人嗑丹了,不存在嗑多了嗑死的问题,但,很多东西仍然违背了“过犹不及”的道理,常被人过度摄入。最常被过度摄入的,无疑是油脂、盐分、糖(醣类,非多糖)三者了。如果要讲养生,那么只注意“工业食品添加剂”是不够的,更应该控制油、盐、糖的摄入。

  

   近年,国家收紧了限制中小学生食用高油高盐高糖零食的政策,并且着重强调了之前较为忽略的含糖饮料,新闻报道如下:

   中小学校园(内)小卖部、超市将成历史!四部门发文,校内禁止给含糖饮料等零食打广告

   https://wenhui.whb.cn/third/baidu/202107/18/414575.html

  

   差不多就讲到这里。网站上检索“童男童女”所得到的我认为值得一讲的结果,还剩下佛教文献、海外文献和零星道教文献没讲到,放进下一篇里去吧。

  

   2022年9月24~27日

  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